-
- 索??引??號:
- 00240718-9-2021-00065
-
- 分???????類:
-
- 來???????源:
- 國家外匯管理局
-
- 發布日期:
- 2021-04-29
-
- 名???????稱:
- 外匯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2021年一季度我國外匯收支情況并答記者問
-
- 文???????號:
4月23日,在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了2021年一季度我國外匯收支情況,并就2021年以來外匯收支形勢、美聯儲貨幣政策影響、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經常賬戶走勢、外資購買境內債券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以下為要點提煉:
2021年一季度我國外匯收支主要特點
第一,銀行結售匯和跨境收支保持順差。
第二,售匯率總體穩定,企業跨境融資穩中有增。
第三,結匯率略有增長,企業外匯存款穩步增加。
第四,外匯衍生品交易規模增長,市場主體風險中性意識有所增強。
第五,外匯儲備規模基本穩定。
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市場表現出一貫的韌性、理性和平衡性特征
第一,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呈現窄幅雙向波動。與國際主要貨幣相比,今年以來人民幣幣值較為穩定,體現出較強的韌性。
第二,外匯市場交易理性有序,匯率預期基本平穩。市場主體保持“逢高結匯、逢低購匯”的理性交易模式。企業外匯交易以滿足實際需求為主。理性的交易源自平穩的預期,從外匯遠期和期權市場的相關指標看,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預期基本穩定。
第三,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跨境雙向投資總體均衡。一季度,貨物貿易維持較高順差、服務貿易逆差繼續處于低位,經常賬戶有望延續小幅順差、基本平衡的態勢。同時,跨境雙向投資也比較平穩、均衡。直接投資項下,長期經營性跨境投資保持活躍;證券投資項下呈現小幅凈流入。
中長期看,未來我國外匯市場保持平穩運行的基礎依然穩固
第一,新發展格局有助于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經常賬戶和跨境資本流動有望繼續運行在合理均衡區間。
第二,新發展理念有助于維護人民幣幣值穩定。經濟的穩定發展會提振市場信心,也會造就穩健的貨幣。
第三,對外開放穩步推動有助于跨境資本均衡流動。
第四,彈性的人民幣匯率發揮了調節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有助于外匯市場自主調節和平衡。
美聯儲超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影響有限
從國內外匯市場來看,在美聯儲本輪寬松貨幣政策下,我國沒有積累過高的對外債務,市場風險緩釋能力在不斷提升。我們有條件保持國際收支和外匯市場均衡。
第一,從人民幣匯率角度看,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這一點很關鍵,可以非常有效地釋放市場壓力,防止單邊預期。不管從外匯遠期市場還是期權市場來看,自去年美聯儲大規模寬松貨幣政策以來,衡量預期的指標都表現得比較穩定。
第二,從對外債務看,我國沒有積累較大的對外債務風險。一是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的主體主要是境外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等機構,以長期資產配置為主,投資穩定性比較高。二是外債結構進一步優化。從幣種看,本幣債務的上升降低了貨幣錯配風險。從期限看,中長期外債占比有所上升。從衡量外債風險的幾個指標看,負債率、債務率、償債率、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之比,都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以內,外債風險總體可控。
第三,從國際收支看,自身牢固的“防火墻”為我國抵御外部沖擊提供了更多的資源保障。首先,經常賬戶和直接投資都保持比較穩定的順差,穩定的資金流入有助于增強國際收支的穩定性和韌性。其次,民間部門對外資產進一步積累,可以有效覆蓋對外負債和償債需求。
最重要的是,國內經濟基本面保持良好,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穩步推進,外匯市場成熟度不斷提升,是我們應對和適應外部沖擊或者挑戰的堅實基礎。
多措并舉支持企業匯率避險
第一,持續提升外匯服務水平。加強外匯局分支機構外匯衍生品和外匯市場專業化能力建設,提升基層人員政策和實務水平,在面向企業、銀行時能更好開展匯率風險管理政策的解答和服務工作。
第二,督促銀行強化基層外匯服務能力建設。引導鼓勵銀行有效擴大基層外匯衍生品服務的覆蓋面,提升分支機構的展業能力,加強人員專業化培訓建設,優化和暢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精細化和定制化的匯率風險管理服務。
第三,加強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宣傳培訓輔導。一是組織分支局和銀行編制通俗易懂的外匯衍生品使用指南,開展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培訓,便利企業充分了解匯率避險政策和實務。二是針對匯率風險管理薄弱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引導銀行開展實地入戶的輔導培訓。三是加強與人民銀行、商務部門的協作,在宣傳、培訓、政策支持上形成合力。
第四,加大外匯市場政策供給。繼續深化外匯市場建設,豐富交易工具,完善交易機制,提升外匯市場透明度,增強交易便利性,更好地滿足市場主體匯率風險管理需求。
銀行應切實提升服務質量
第一,銀行服務質量直接關系外匯市場發展水平。
第二,銀行作為專業的外匯服務機構,應該從自身的發展和社會責任的角度為企業提供更加專業和細致的服務。
第三,匯率風險管理是銀行不應忽視的“大生意”。
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非常重要
第一,立足主業,理性面對匯率漲跌,審慎安排資產負債的貨幣結構。
第二,合理管理匯率風險,以保持財務狀況的穩健和可持續為導向,不以套保的盈虧論英雄。避險保值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是以小成本避免大的不確定性損失。
2020年中國經常賬戶順差增加體現了我國貿易結構優化和出口市場多元化的效果
第一,去年疫情全球蔓延的情況下,我國率先復工復產,防疫物資、居家辦公和生活用品出口增長較快,為全球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我國出口商品的種類齊全、產業鏈非常完備,抗沖擊能力比較強。
第三,我國出口市場多元化對國際收支經常賬戶,特別是貨物貿易保持順差提供了很好的支撐,較好分散了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
預計今年中國經常賬戶仍會保持合理的順差規模
第一,預計貨物貿易保持合理規模順差。雖然國外產業鏈供應鏈逐步修復、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會減緩我國貨物貿易順差增幅,但全球經濟復蘇、外需逐步恢復也將對出口形成更具穩定性的支撐。
第二,服務貿易逆差短期內難以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跨境人員流動限制放松,可能會帶動出境旅行從低位回升,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今年的增量可能比較有限。
疫情沒有改變近年來中國經常賬戶處于合理均衡區間的格局
第一,判斷經常賬戶差額是否處于均衡區間,通常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進行比較。近年來我國經常賬戶順差與GDP之比一直處于基本平衡的水平。
第二,2020年雖然經常賬戶順差的絕對額有所增加,但與GDP之比仍只有1.9%,低于一些主要的經常賬戶順差國,說明當前我國保持內外部經濟均衡的基礎十分穩固。
第三,未來,我們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有助于提升制造業競爭力,進一步鞏固經常賬戶基本平衡的內部基礎。
外部環境的階段性變化與調整,不會改變境外投資者對我國債券的長期投資意愿
第一,國內基本面為外資增持境內債券提供了根本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保持一貫穩定,主要宏觀經濟指標持續呈現積極變化,這是外資流入的堅實基礎。
第二,從債券市場本身來說,具有外資增配的發展空間。未來,債券市場將持續對外開放,國際接受度和兼容性都會持續提升,外資占比還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空間。
第三,中國債券的資產收益相對有優勢。從收益高低的角度看,在當前全球負利率環境下,人民幣債券比較高的收益率為境外投資者提供非常好的回報和多元化的投資組合選擇。從收益的穩健性來看,今年以來,人民幣債券表現出了相對低的利率風險和比較強的價格穩定性。
第四,人民幣資產呈現一定的避險資產屬性。從實際表現來看,在外部環境波動較大時,人民幣資產表現是非常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