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00240718-9-2019-00248
-
- 分???????類:
-
- 來???????源:
- 國家外匯管理局
-
- 發布日期:
- 2019-12-20
-
- 名???????稱:
- 張鐵成:推進外匯局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創新發展
-
- 文???????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抓住區塊鏈技術融合、功能拓展、產業細分的契機,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要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風控難、部門監管難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正確認識區塊鏈技術、推進區塊鏈與跨境金融業務融合指明了前進方向。近年來,外匯局高度重視金融科技的創新與應用,大力推進“數字外管”和“安全外管”建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工作部署,從2017年開始,密切跟蹤新技術發展,推進區塊鏈在監管科技中的創新應用。經過兩年細致扎實的技術籌備,外匯局于2019年3月22日推出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跨境區塊鏈平臺),并率先在7個省(直轄市)、14家法人銀行試點。這一跨境區塊鏈平臺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中央國家機關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進行備案的區塊鏈平臺。
跨境金融領域面臨的痛點問題
在外匯監管工作中發現,中小外貿企業謀求發展過程中資金使用需求迫切;但在傳統貿易融資模式下,中小外貿企業跨境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存在一定障礙。一般來說,中小外貿企業規模小、資金少,管理不夠規范,信用信息匱乏,個別資信較差的企業,甚至通過質押物造假或重復使用來騙取融資。這導致銀行難以采信企業自行提供的質押物憑證等信用資料,往往對中小外貿企業跨境融資持謹慎態度。另外,銀行也缺少核查質押物真實性的有效、便捷渠道。如為了查驗重要單據的真實性,銀行往往需要到企業現場進行逐單核查。為防范重復融資,銀行通常還需要在事后將企業的融資情況與外匯局收付匯、海關進出口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其合理性。但由于缺少銀行間質押物使用情況的信息共享,銀行難以掌握企業在同業融資的具體情況;監管部門也需花費很大精力去監測、核查、檢查虛假欺騙性融資交易。2018年下半年,外匯局圍繞跨境金融領域融資難、融資貴方面的痛點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摸底,提出了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解決跨境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初步構想,并立即得到了多家銀行的積極響應。外匯局牽頭組織14家商業銀行對目標定位、切入點、區塊鏈底層技術選擇,以及應用場景等方面進行統籌考慮后,確定了跨境區塊鏈平臺的建設方案。
跨境區塊鏈平臺技術特點
跨境區塊鏈平臺利用人民銀行下屬的中鈔區塊鏈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區塊鏈底層技術,采用許可聯盟鏈和白名單管理。外匯局作為發起者,牽頭建立聯盟鏈管理機制,確保跨境區塊鏈平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同時跨境區塊鏈平臺還通過各方數據最小化上鏈、企業授權查詢自身經營信息、使用國密算法等實現機制,提升安全保障。采用開放許可鏈架構。跨境區塊鏈平臺的基礎設施采用了開放許可鏈架構,既可以通過數量收斂的共識節點,使平臺的整體共識處理能力保持在較高水平;同時又容易通過快速擴充見證節點,接入更多的商業銀行和監管機構,最終形成更大規模的社會化協同平臺。鏈上與鏈外數據的合理規劃。跨境區塊鏈平臺根據實際業務需要,結合了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各自特點,采用多中心分布協同模式,將重要數據存儲在區塊鏈外的可控系統中,以最小化上鏈數據,并通過可靠的密碼算法對相關敏感信息進行必要的保護。創新的智能合約升級機制。跨境區塊鏈平臺創新采用了的多段式智能合約設計方法,使得在區塊鏈上部署完成的智能合約,在保持原有自動執行優點的同時,仍可以根據后續業務升級的需要,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業務和監管需要。
跨境區塊鏈平臺的主要舉措和應用場景
跨境區塊鏈平臺的定位是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銀行、企業等服務對象,以“區塊鏈+跨境金融服務”為著力點,推動對區塊鏈和實體經濟融合的探索。平臺通過建立銀企間端對端的可信信息交換和有效核驗、銀行間貿易融資信息實時互動等機制,努力打造跨境金融領域信用生態環境。首期以“出口應收賬款融資核驗服務”和“企業跨境信用信息授權查證服務”兩個應用場景為切入點,旨在實現資金收付、質押物憑證、融資申請、放款等在內的多種信息共享,對融資業務流程進行優化再造,以便利銀行快速準確辦理企業融資項目審核和信貸授信查證,助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銀行風控難問題。“出口應收賬款融資核驗服務”應用場景。企業向銀行申請質押融資時,平臺為銀行提供質押物信息是否是真實的和質押物是否被重復使用或超額融資這兩項服務,作為銀行審核融資項目的參考,幫助銀行把控融資風險,提升銀行融資風控能力。“企業跨境信用信息授權查證服務”應用場景。經企業授權,銀行可查詢該企業的基本信息、交易信用信息(如年度收付匯率、月度出口收入等)、監管信用信息(如是否為名錄企業、企業分類評級等),作為銀行為企業授信或審核融資項目的參考信息。
跨境區塊鏈平臺應用效果
跨境區塊鏈平臺自運行以來,受到了銀行、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歡迎。截至12月15日,跨境區塊鏈平臺已擴展到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愿自主加入的法人銀行達170多家,覆蓋銀行網點達到5600多個;平臺累計完成應收賬款融資放款金額折合101.69億美元(其中人民幣85.92億元),服務企業共計1859家,中小外貿企業占比70%以上。從企業角度看,平臺有助于緩解中小外貿企業跨境融資難問題。跨境區塊鏈平臺減少了企業打印紙質材料、手工報送的繁重工作,簡化了銀行手工核對、現場核查的復雜流程,大大縮短了融資申請周期,有效降低了企業的財務成本;同時,端對端的信息核驗機制,也提升了企業融資的成功率。“企業跨境信用信息授權查證服務”功能,準確提供了企業對外貿易與融資交易等信息,可幫助銀行科學地把握企業融資真實性需求,切實降低其融資門檻。例如,興業銀行漳州市分行以此為契機,加大服務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力度,為銘興食品新增年度出口押匯授信額度800萬元人民幣,有效增加了企業信貸供給。從銀行角度看,平臺有效降低了銀行融資業務的風險,顯著提升銀行融資業務的辦理效率,并增強了銀行融資業務辦理意愿。一方面,跨境區塊鏈平臺所提供的質押物信息真實可信;另一方面,銀行間融資信息實時互動并進行有效核驗,有助于及時防止重復融資風險。從監管角度看,平臺堅持“寓監管于服務”之中的管理理念,進一步夯實了事中、事后監管手段。通過在跨境區塊鏈平臺嵌入業務和監管規則,實現了對融資業務流程的優化再造。外匯局能夠及時發現交易過程中的異常,既有利于達到跨境金融服務目標,又體現了真實性監管要求,實現了“監管即服務”的有機統一。
未來愿景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塊鏈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堅定發展、規范管理、安全可控”的原則,堅持外匯管理領域“全國一盤棋”的整體思路,持續拓寬跨境區塊鏈平臺的參與主體,擴展跨境貿易金融涉及的數據資源,不斷豐富支付融資便利化應用場景,逐步形成跨境領域信用服務體系。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研究推進跨境區塊鏈平臺的新場景建設:一是推進服務貿易稅務備案電子化應用,提升服務貿易跨境支付便利化水平。二是引入資本項目資金用途相關憑證,對銀行、企業辦理支付業務的真實性及合規性進行交互核驗,以有效防范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的業務風險,支持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三是立足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推動地方物流平臺信息接入,豐富貿易企業物流信息,為貿易企業跨境結算與融資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