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00240718-9-2018-00084
-
- 分???????類:
- 各類社會公眾??其他??其他
-
- 來???????源:
- 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
-
- 發布日期:
- 2018-04-27
-
- 名???????稱:
- 從自貿區到自貿港:讓金融雨露滋潤“試驗田”
-
- 文???????號:
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同時也開啟了新一輪更大規模的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由此,海南將成為我國第12個,同時也是面積最大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從2013年上海設立首個自貿試驗區開始,歷經兩度擴容,我國目前已有11個自貿試驗區,成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試驗田”。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從自貿區到自貿港,金融業如何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服務對外開放新格局備受關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的多位銀行業人士表示,銀行業金融機構將適應新形勢、滿足新要求,進一步發揮優勢,在推動自貿區和自貿港創新突破中更好地發揮金融引領支撐經濟發展的作用,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深耕跨境金融創新 滿足多樣化金融需求
過去5年間,我國先后批準設立了上海、廣東、福建、天津等11個自貿區,自貿區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張“新名片”。不難看出,國家對于自貿區的定位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創新高地,金融創新正是這座創新高地上的先鋒。
自貿區金融創新的核心是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跨境投融資便利以及金融服務業開放,銀行作為金融業的主要載體,在自貿區的金融創新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目前,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自貿區,中國工商銀行已形成涵蓋“結算、投資、融資、交易”專屬的金融產品群,能夠全方位滿足自貿區客戶在資金管理、風險管理、跨境投資、融資、貿易結算等方面的多元需求,先后完成了上海自貿區首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上海自貿區首單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廣東橫琴自貿區首筆跨境貸款、廈門自貿區首筆對臺跨境人民幣貸款等眾多具有較大市場影響力的業務。
在自貿區業務創新上,浦發銀行率先開展了包括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分行核算單元、外匯資金集中管理、FT境外融資、FT外幣服務等在內的多項業務首發,并在上海自貿區擴區的第一時間推出《自貿區金融服務方案5.0》,布局開展區域專屬金融服務和特色行業金融服務。
上海銀行是首批在自貿區掛牌設立分行并接入自貿區分賬核算單元的商業銀行之一。該行獨創開發了專門服務于投資型跨國公司資金管理總部的現金管理產品,滿足其配置全球資金需求,目前已設立幾十億美元的雙向流動額度,豐富了自貿試驗區跨國公司總部類型。目前,上海銀行累計開立自由貿易賬戶近6000個,搭建自貿版跨境本外幣資金池共計43個,2017年增長率超過18%。
探索金融科技 點燃自貿區建設新引擎
“隨著全球經濟的深入轉型及新一輪全球經濟格局、貿易規則、貿易協定的形成,全球自貿區發展也處于轉型或調整過程中。”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認為,世界自貿區呈現出一些新特點,傳統的“制造+貿易”功能正在減弱,“科技+金融”成為自貿區核心功能,貿易便利化、監管高效化趨勢明顯,功能向專業化,復合型發展,可滿足區域發展的多元化需求,中國也不例外。
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深化科技與金融結合的能力,滿足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實現金融對科技創新的強力支持,點燃了自貿區建設的新引擎。
以最早成立的上海自貿區為例,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2016年推出“星羅科創”科技金融整體服務方案,與上海市科委合作,引入政府風險補償,多方共擔風險,為創業早中期的企業提供信貸支持,之后更將開立自由貿易賬戶的主體資格拓展到全市科技創新領域,使更多企業享受到自貿區金融改革帶來的便利。
浦發銀行早在2012年就與美國硅谷銀行合資建立浦發硅谷銀行。之后,浦發銀行建立起輻射全國的科技金融服務網絡,在上海成立總行級的科技金融中心,配套設立張江科技支行以及創智天地、紫竹園區等多家科技特色支行,抓住新興行業特征,推出14個行業的特色金融服務方案,重點包括先進制造、新藥研發、互聯網等科創行業;圍繞區域經濟特點,推出包括張江高科技園區在內的五大自貿片區專屬金融服務方案。
上海銀行積極落實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藍圖,利用自貿區跨境人民幣現金池政策,為近20家境內科創類企業提供便捷的跨境資金融通便利,其中包括多家科技型獨角獸企業,切實解決了企業利用境外資金發展境內業務的需求。
緊抓自貿港建設機遇 布局特色金融服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其中提到要“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日前正式對外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指出,在海南全境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實行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自由貿易港政策。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作為中國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在擴大開放、促進經濟發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此次在海南建設自貿區和自貿港就是打造經濟特區的“升級版”。
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普遍認為,自由貿易港將帶來更大的對外開放想象空間,在自由貿易港將實行境內關外的特殊政策,允許境外貨物、資金自由進出,這對金融服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銀行業需要緊抓自貿區和自貿港金融制度創新這一著力點,加大對金融創新項目的挖掘和金融創新產品的研發力度,主動適應新形勢,提供更優質的金融產品和差異化的服務模式,從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針對自貿港,銀行可以推出國際業務方面的服務,主要包括保稅物流供應鏈金融、國際匯兌、自貿區換匯自由服務。另外,還可以和國外一些銀行和金融機構簽訂相應的自由貿易協定或相關合同,用于自貿區內所有涉外企業更加方便地進行外匯以及其他金融交易活動。對于銀行來說,能夠更加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才是最重要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認為。
“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對自貿區航運物流、特色金融、國際商貿、高端制造、休閑旅游、文化科教和高新技術等重點產業的金融服務支持。通過創新跨境融資、股權融資、產業基金等方式,促進融資方式多樣化,提升工行對自貿區重點項目、重點領域的配套金融服務能力。”工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 孟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