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亚洲V亚,多姿,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国产精品VIDEOSSEX久久发布,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2022年7月【中國外匯】匯率風險中性為外貿企業保駕護航

來源:《中國外匯》2022年第14期 

《中國外匯》記者:榮蓉 韓英彤 白琳


現階段,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雙向波動已成常態,有效管理外匯風險已成各類市場主體穩健經營的內在要求。監管部門與市場主體并肩同行,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在全社會筑起樹牢匯率風險中性意識,我國企業匯率風險管理能力將再上新臺階。


2022年行至下半程,新鮮出爐的各項數據陸續展現我國經濟的韌性。外貿規模穩中有升,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9.4%;實際利用外資前5個月延續兩位數增長;跨境資金流動呈現總體均衡,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區間雙向波動。

外匯市場平穩運行的背后,是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外匯市場韌性增強的背后,是市場主體匯率風險管理能力的持續提升。2022年前5個月,企業使用遠期、期權辦理外匯套保合計6564億美元,同比增長42%,外匯套保率較2021年全年上升5.2個百分點至27%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一系列金融外匯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密集出臺,助力市場主體紓困、提升匯率風險管理能力,為外貿保穩提質、穩住經濟基本盤提供了有力支撐。

政策有力助企紓困 解決企業“急難愁盼”

二季度以來,國內外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反復、主要發達經濟體加息疊加地緣沖突引發國際匯市波動加劇。人民幣匯率呈現先貶后升的雙向波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交易價日均波動幅度創歷史新高,彈性顯著增強。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上升,外貿企業進行匯率風險管理的需求和壓力也相應加大。

“進口成本高了,這幾個月進口量比往年減少了20%-40%。”一家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的廣東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因企業外匯風險敞口暴露較大,匯率波動也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匯兌損失。

一家出口俄羅斯的生物科技公司,因俄羅斯部分銀行受到制裁而支付系統受限,加上近幾個月盧布匯率的大幅波動,遲遲收不到俄羅斯客戶的付款,面臨無法收回大額貨款的風險。

記者針對廣東、山東兩地的調研顯示,當前企業主要的“急難愁盼”訴求包括:采取稅收優惠政策推動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穩定原材料、海運費等的價格預期;扶助受地緣沖突影響的企業,減弱地緣沖突的影響;金融機構加大外匯避險、風險咨詢等配套金融服務,等等。

穩住億萬市場主體,幫助中小微企業紓困,就是穩住了經濟基本盤,才能在“穩”的基礎上求“進”。提升實體經濟防范匯率風險的意識和能力,是進一步夯實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做好“六穩”“六保”特別是穩外貿、穩市場主體的重要舉措。

418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匯局”)發布《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出臺23條舉措從支持受困主體紓困、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外貿出口發展等方面加強金融服務、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通知》明確,將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廣至全國,開展更高水平人民幣結算便利化和企業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允許具有貿易出口背景的國內外匯貸款結匯使用;提高企業跨境人民幣使用效率,完善企業匯率避險管理服務;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業外匯衍生品交易相關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手續費;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

51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意見》(國辦發〔202218號),提出加快提升外貿企業應對匯率風險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各地方面向外貿企業,提供更多匯率避險方面的培訓、咨詢等公共服務。

520日,外匯局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外匯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有關措施的通知》(匯發〔202215號,以下簡稱“15號文”),豐富外匯市場產品,擴大合作辦理外匯衍生品業務范圍,支持外匯交易中心完善銀企服務平臺,完善外匯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銀行管理自身匯率風險。

526日,商務部、人民銀行、外匯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外經貿企業提升匯率風險管理能力的通知》(商財函〔 2022146號,以下簡稱“146號文”),要求各地商務主管部門、人民銀行和外匯局分支機構要及時摸排匯率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認真研究解決企業開展匯率避險和人民幣跨境結算中的“急難愁盼”問題,結合各地實際細化出臺針對性措施,增加有效政策供給,為銀行展業、企業享惠創造良好政策環境。

531日,外匯局發布《關于支持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開展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的通知》(匯發〔202216號),決定進一步擴大試點,便利更多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助力企業加快創新發展。

政策落地更細更實 惠及中小微市場主體

監管部門推出的一攬子新政促進了外匯市場的發展與開放,有效增強了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和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15號文為外匯市場擴容增質、增強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提供了政策指引和行為規范。尤其是新增美式期權、亞式期權豐富了外匯市場衍生產品,適用于更為靈活的企業匯率避險場景。

“銀行提供的基于美式期權的外匯套保新產品,正好符合我們的需求。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環境下,我們需要精細管理現金流收付時間,新的期權產品讓我們更好地專注于生產經營。”一家“嘗鮮”的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受疫情影響,這家從事臨床檢驗試劑盒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回款時間難以確定,通過辦理美式期權業務,順利解決了規避匯率風險的困擾,使用資金的靈活性大大增強。

記者對多家銀行的調研顯示,15號文發布后各商業銀行有序推進新增期權品種的相關流程和業務落地。15號文發布一個多月以來,已有多家銀行為企業客戶辦理了美式期權、亞式期權交易。現階段,銀行間市場美式及亞式期權也已上線并迅速開展交易。2022613日起,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銀行間人民幣外匯市場新增普通美式期權及其組合交易、亞式期權,銀行間外幣對市場新增普通美式期權及其組合交易、亞式期權、歐式障礙期權和歐式數字期權。

15號文還擴大了合作辦理人民幣外匯衍生品業務范圍,促進小微企業以中小銀行為媒介辦理套保業務,通過合作模式將外匯市場服務切實下沉到中小微企業。”某國有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如此評價。

中小微外貿企業一直是各項政策關注的重點。中小微企業的匯率風險管理通常更為薄弱。71日外匯局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小組發布《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旨在向企業提供系統性且到手可用的匯率避險參考指南。《指引》中提及對主要銀行的調研顯示,結售匯業務客戶中使用外匯衍生品的企業數量占比普遍低于10%,部分銀行甚至低至3%,呈現企業規模越小、外匯套保越少的特征。

2022年7月【中國外匯】匯率風險中性為外貿企業保駕護航.png

在銀行服務企業外匯套保業務中,授信和保證金是通行的風控做法,但成為了中小微企業獲得外匯套保服務的障礙。“在實務中,小微企業或部分輕資產、高流量的外貿型企業難以獲得銀行的授信,繳存保證金占用資金、成本較高,從而制約企業開展匯率避險。”《指引》提到。

“中小微企業辦理外匯套保時,保證金是面臨的重要問題,如何不影響企業正常資金活動,減少匯率風險管理額外資金占用,也是銀行關注和研究的問題。”一家銀行國際業務人員如是說。

針對中小微外經貿企業匯率風險管理能力的薄弱環節,146號文提出,建立“政銀企”對接機制,精準服務中小微外經貿企業。鼓勵銀行積極拓展“首辦戶”,擴大匯率避險、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覆蓋面。鼓勵銀行、擔保機構讓利實體經濟,降低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避險成本,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通過專項授信、數據增信、公共保證金等方式,減少企業授信占用和資金占壓。

外匯局各分局因地制宜,落實落細相關政策舉措,積極支持實體經濟匯率風險管理,以中小微企業為重點,支持企業學會用好匯率避險工具、提升應對匯率風險能力。銀行等金融機構響應政策號召,通過各項措施向中小微市場主體減費讓利,提供低成本的匯率避險服務。多家銀行積極探索通過降低交易點差、降低保證金比例、給予信用等級達到銀行要求的企業一定限額的外匯衍生品專項授信額度等方式,降低企業套保成本,加大對企業外匯套保的覆蓋面。

廣東一家新材料企業就是一家外匯套保的“首辦戶”。負責人對記者坦言,“公司以內銷為主,對匯率市場不熟悉,去年1015日出口了5萬美元貨物,未進行外匯套保,1115日就造成了匯兌損失約3000元人民幣。很想把匯率風險管理起來,但辦套保業務需提供抵押物或繳納保證金,無疑又增加了成本。”當地商業銀行創新推出運用自主知識產權質押辦理遠期結售匯的“一權三免(免保證金、免有形資產質押、免擔保)”業務模式,最終幫助這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解決了難題。

廣東臺山某塑料制品企業是“額度核定”創新業務模式的受益者。經當地分局指導后,這家企業通過建設銀行廣東分行專項授信額度核定后,可以直接在額度內免保證金辦理外匯套保業務。“我們不再有占用經營資金的顧慮,也開始接受遠期結售匯產品了。我們已經首次敘做了遠期結匯20萬美元。”企業負責人說。

各地外匯局還積極聯合地方政府部門推出政府性融資擔保支持政策,以破解中小微企業流動資金緊張、可用作擔保品的資產稀缺帶來的套保難問題;出臺財政支持政策,直接給予開展套保符合要求的企業一定財政獎勵,提高中小微企業辦理外匯套保的積極性;推出公共保證資金池政策,借助地方財政力量為中小微企業套保增信。

山東煙臺的一家重工企業通過“匯率保”產品,實現了“零成本”管理匯率風險。在這種創新產品模式下,地方政府、外匯局、合作銀行、擔保公司“四方”聯動,實施“五免”政策,即合作銀行免收保證金、免抵質押、免占用企業銀行授信額度、免擔保費、免反擔保。“我們在新產品推出的當天,就辦理了遠期結匯250萬美元,節約保證金或授信額度約50萬元。”企業財務人員說。

山東博興縣一家外貿企業因當地的匯率避險支持政策有所獲益。該政策對遠期結售匯業務“首辦戶、中小微存量戶”以及首辦戶期權費進行財政獎勵。通過支持政策,這家外貿企業在開展首筆遠期結售匯業務后,獲得了一定財政支持。

樹牢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在路上

623日,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領域改革與發展情況發布會上,外匯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外匯市場呈現了更加成熟的發展特征。其中,外匯市場參與者更加理性。市場主體逐步適應了匯率雙向波動,總體保持了理性交易模式。企業匯率風險中性意識在增強,管理匯率風險的能力不斷提高。

近年來,人民銀行、外匯局大力宣導風險中性理念,引導企業專注發展主業,不把精力過多地用于對匯率走勢的判斷或投機上,市場主體應對匯率的雙向波動也更為從容。

“近幾個月以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加大確實為保值工作帶來了一定壓力,也證明了匯率市場的不可預測性與多變性。”首鋼集團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孫亞杰部長告訴記者。首鋼著力規避匯率波動對集團涉外業務造成的不確定影響,明確樹立了“保值”而非“增值”為核心的匯率風險管理目標,努力推動將套期保值納入日常財務決策中,在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的同時放棄超額收益;通過采用滾動策略對集團外債持續開展套保工作實現縮小風險敞口、拉低成本、平抑波動性的同時,保留了一定的靈活性。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風險中性理念傳導仍有空間。《指引》提到,國有企業匯率風險管理仍存在自身認識不足、擔心功過二元化、業務線條長、內部審批嚴格、專業化集中管理執行不到位等困難。

記者對部分銀行和企業的調研也顯示,過去一些中資企業從事高風險金融衍生交易導致巨虧的陰霾至今仍未散去,導致部分國有企業談起衍生品色變,錯誤地將外匯衍生品套期保值與金融衍生品投機交易混為一談。“習慣性地比較套保價格與到期市場價格,甚至以此作為財務管理的業績考核依據”“無法站在期現結合的角度去理解外匯風險敞口,反而將利用衍生品縮小風險敞口的套期保值視為風險,把套保業務視為高風險業務”種種認識誤區在企業仍不鮮見。

“企業辦理的遠期和期權結匯出現盯市浮虧時,還是有不少企業難以接受,甚至選擇反向平倉,加大了銀行履約保障和后續業務開展的難度。”銀行業務人員告訴記者。

理性看待匯率波動、樹立風險中性理念、科學管理匯率風險,是涉外企業穩健經營的重要前提。銀行和企業的前沿業務人員對于匯率風險中性已是耳熟能詳。如何讓匯率風險中性理念深入企業內部,進一步破解理念上的傳統誤區,仍需要各層面持續加強宣導。企業樹立風險中性理念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觀察人民幣匯率,既要看到短期雙向波動的‘形’,更要看長期基本穩定的‘勢’”,王春英在近期專訪中表示,“當前內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各種影響因素交織,使得匯率的短期波動更加難以預測,各市場主體不要賭匯率短期升貶值方向和幅度,更不要試圖投機套利。實踐表明,做優做強主業,優化外匯資產負債結構,科學利用金融工具管理匯率風險,是穩妥應對匯率雙向波動的根本。”

市場波動加大時期正是匯率風險中性理念的“試金石”和“演練場”。銀行在市場波幅加大期間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可以更好地幫助企業在匯率雙向波動中進一步樹立風險中性理念。“商業銀行應跳出原有銷售避險產品的思維,深入客戶經營場景,以客戶為導向,在解決客戶痛點的過程中,培育客戶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招商銀行資金運營中心副總經理余舒表示。

多家企業和銀行表示,今后會將《指引》作為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和匯率風險管理實操的“教科書”和“正身鏡”。“參照《指引》,企業要進一步提高風險識別與分析能力,加強對現金流、合同權利義務以及利潤表變動的研判。不斷完善套保策略,注重‘固定’與‘動態’套保模式之間的轉換,選擇符合業務實際的套保工具以及授權管理等。完善監督考核體系,鞏固細化定期報告制度,實施不同層級的交叉監督并堅決否定以‘虧’還是‘賺’來評估套保的評價標準。”孫亞杰表示。“今后圍繞《指引》,進一步完善銀行衍生產品銷售資格考試、優化對客風險中性宣傳,不斷提升外匯業務人員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牢固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某銀行業務部門將此作為未來的發展規劃。

行而不輟,履踐致遠。隨著我國外匯市場改革持續深化、市場雙向開放程度不斷加深、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我國企業開展匯率風險管理的需求將更加旺盛。盡管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但在國內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國際收支結構穩健、金融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外匯市場成熟理性的綜合支撐下,我國外匯市場運行有望保持平穩。監管部門與市場主體并肩同行,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在全社會筑起樹牢匯率風險中性意識,我國企業匯率風險管理能力將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