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78116973-X-2022-00048
-
- 分???????類:
- 新聞報道??其他??各類社會公眾
-
- 來???????源:
-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網站
-
- 發布日期:
- 2022-03-22
-
- 名???????稱:
- 金融引擎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近年來,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發揮金融改革主力軍作用,持續增加灣區金融有效供給,推動大灣區“硬聯通”和“軟聯通”,助力灣區高質量發展。
“修路搭橋” 推動金融互聯互通
粵港澳三地經貿活動頻繁、人員往來密切,讓市場主體更好利用不同市場、不同資源,需要推動三地金融市場的聯通。過去的一年,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積極推動大灣區金融創新呈現新亮點。2021年10月19日,“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正式開通,這不僅為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提供了新通道,而且有利于三地金融機構優勢互補、深化合作。試點啟動以來,大灣區三地居民紛紛爭飲“頭啖湯”,截至2022年1月末,粵港澳三地已備案試點銀行共82家,參與投資者人數2.3萬人,結算規模超6億元,有效推動大灣區金融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走深一步。
在綠色金融領域,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不斷深化。近年來,碳排放權交易人民幣跨境結算、大灣區企業跨境發行綠色債券、《內地非金融企業赴澳門發行綠色債券流程參考》發布,有效促進了粵港澳三地綠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白鶴祥建議積極探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建設,提出把大灣區碳市場建設成為具有“內引外聯”功能和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碳市場。
便利便捷 助力三地經貿往來
“自從成為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企業后,辦理業務消耗的時間成本和準備單證的經營成本大幅降低。在地方外匯局的指引下,我們在試點首月向澳門支付一筆2000多萬美元進口廢紙漿貨款,從提交指令到完成付款僅耗時5分鐘,體驗非常好!”東莞某龍頭紙業公司負責人感嘆道。企業跨境支付的新速度,折射出大灣區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正深入推進。
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的推動下,各項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措施在大灣區遍地開花。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上線“出口信保保單融資”應用場景,“粵信融”平臺推出“跨境金融”模塊,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業務從粵港澳大灣區向粵東、粵西延伸,持續優化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業務辦理流程;降低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企業的收支規模要求,進一步壓縮企業辦理收付匯業務所需時間;不斷擴大跨境人民幣使用,人民幣持續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大結算貨幣;協助地方將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資試點推廣至全省,支持廣州南沙自貿區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
服務民生 打造智慧生活圈
“現在不用過關,不用到辦稅廳,也不用辦理內地銀行卡,就可以直接在網上繳納社保費,確實很方便。”在使用澳門銀聯信用卡于廣東省電子稅務局繳納了4月份社保費894.64元后,澳門居民楊先生道。
隨著粵港澳三地深度融合,像楊先生這樣赴內地工作、投資、旅游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日漸增多。為更好滿足日益旺盛的跨境金融服務需求,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聚焦民生關切,持續推進賬戶開立、移動支付、征信查詢、社保繳納等民生領域的跨境金融服務創新,全力打造大灣區便民智慧生活圈。
為提升大灣區居民的體驗感和獲得感,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推出港澳地區代理見證開戶業務,港澳居民“足不出澳”即可通過中銀香港、工銀澳門遠程開立內地個人銀行賬戶,享受大灣區支付便利。截至2021年末,港澳居民通過代理見證開立內地個人賬戶18.4萬戶,累計交易金額59.5億元。此外,推動銀聯港澳版“云閃付”APP、微信(香港)電子錢包、中銀澳門手機銀行和澳門通錢包等進入大灣區使用,消費場景廣泛覆蓋,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加速形成。
防范風險 構筑監管防火墻
隨著金融服務大灣區建設的能力不斷增強,跨境金融要素加速流動,跨境金融監管合作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如何處理好金融發展和金融安全的關系,考驗著監管智慧。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持續加強粵港、粵澳金融溝通聯絡機制,進一步深化金融監管合作。聚焦金融科技監管,加強粵港跨境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推動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與香港金融科技“監管沙盒”聯網對接。聚焦金融糾紛調解,加強粵澳金融糾紛調解合作機制,指導成立橫琴(珠澳)金融糾紛調解室,搭建大灣區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渠道。聚焦反洗錢監管,加強粵澳反洗錢監管協作和信息交流機制,構建跨境風險防控合力。
白鶴祥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將穩妥有序推進各項金融開放創新措施,持續優化民生金融服務,深化金融監管合作,攜手港澳共建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為大灣區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提供堅實的金融支撐。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