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78116973-X-2021-00021
-
- 分???????類:
- 新聞報道??其他??各類社會公眾
-
- 來???????源:
- 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
-
- 發布日期:
- 2021-01-21
-
- 名???????稱:
- 外匯局廣東省分局多措并舉穩外貿穩外資 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
- 文???????號:
2020年,面對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疊加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外匯局廣東省分局全力以赴做好統籌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快速反應推出多項外匯便利化政策,積極發揮穩外貿穩外資重要作用,穩中求進推動外匯領域改革開放,促進涉外收支規模保持平穩增長。全年廣東跨境資金流動規模達1.48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5%,銀行結售匯規模6307億美元,同比增長10.4%,為開放型經濟的高質量高水平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迅速建立外匯政策綠色通道。疫情爆發后,外匯局廣東省分局第一時間出臺政策,對防疫物資的進口、外匯捐贈資金、相關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借用外債等實行特事特辦。2020年通過外匯政策綠色通道辦理業務258筆,金額超1億美元,在支持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推進外匯業務網上辦、遠程辦。為解決企業復工復產期間辦理外匯業務的需求,積極引導市場主體使用國家外匯管理局政務服務網上辦理系統辦理行政許可業務,實現外匯業務辦理“免出門”“零跑腿”。開通電子郵箱、郵政快遞、傳真、銀行代辦等遠程辦理通道,全年通過遠程渠道為市場主體辦理外匯業務2.7萬筆,企業“腳底成本”大幅降低。三是強化重點企業的外匯服務,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建立1500余家重點企業服務名單,主動對接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外貿、外資企業,密切跟蹤企業防控疫情和復工復產情況,確保企業外匯需求第一時間得到滿足、業務問題快速得到解決。
二、推動外匯改革創新,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0年以來,外匯局廣東省分局為進一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開放創新,積極向總局爭取外債登記管理改革、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等10項跨境投融資改革試點,提升大灣區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為一流灣區建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一是推進外債登記管理改革,取消外債逐筆登記要求,允許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企業可按凈資產2倍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一次性外債登記。大灣區內地企業累計辦理一次性外債登記試點業務307筆,簽約金額折合468億美元。二是試點高新技術企業外債便利化額度政策,允許高新技術企業在500萬美元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全年已有18家高新技術企業開展了該試點業務,登記金額折合7847萬美元,滿足處于成長初期、凈資產規模較小的中小微科創型企業的跨境融資需求。三是銀行信貸資產對外轉讓類型由不良資產擴大至貿易融資資產,實現了大灣區首筆外幣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落地,全年合計發生20筆信貸資產對外轉讓業務,金額折合約50億元人民幣,大灣區內的金融要素流動性進一步增強。
三、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積極發揮穩外資穩外貿作用
一是將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區域范圍由大灣區擴大至全省,業務范圍由貨物貿易拓展至服務貿易,并進一步簡化業務流程。自2019年1月試點啟動以來,廣東試點業務規模持續走在全國前列,截至2020年末,轄內累計辦理試點業務4.6萬筆,金額合計近423億美元。二是將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從自貿區推廣至全省,企業資本項目收入支付憑支付命令函直接在銀行辦理,無需事前提交真實性證明材料,銀行審核時間壓縮9成以上。全年大灣區內地城市共有500多家企業辦理相關業務,對外支付金額超60億美元。三是大力支持貿易新業態健康發展。簡化小微跨境電商企業貨物貿易收支手續,允許個人通過外匯儲蓄賬戶辦理跨境電子商務資金結算,支持銀行憑交易電子信息辦理跨境電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全年跨境電商貨物貿易收支310億美元,同比逆勢增長31.9%。四是優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支持非投資性企業開展境內股權投資業務,允許企業在所在地外匯分局范圍內任一銀行辦理外商直接投資相關登記手續,支持高質量外資境內投資。前三季度廣東轄內共有62家企業使用資本項目收入辦理119筆境內股權投資業務,金額合計21.5億美元。五是不斷推進科技賦能金融創新。推廣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出口應收賬款融資”場景,轄內銀行通過平臺為696家企業辦理出口貿易融資放款144億美元,有效緩解貿易企業融資難題。上線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實性審核場景,轄內累計已有500余筆業務通過該場景辦理,金額超1億美元,資本項目業務辦理效率進一步提高。
2021年,外匯局廣東省分局將貫徹新發展理念,繼續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眨μ嵘Q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穩步推進廣東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一是大力推廣和落實貿易投資便利化政策,提升相關政策的邊際效果。二是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自貿區外匯管理改革創新,探索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措施。三是持續提升外匯服務水平,進一步落實好“穩外資穩外貿”“穩企業保就業”措施,優化外匯營商環境。四是推動“數字外管”“安全外管”建設,發揮金融科技賦能最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