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K0807494-X-2019-0017
-
- 分???????類:
- 新聞報道??資本項目管理??各類社會公眾
-
- 來???????源:
- 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
-
- 發布日期:
- 2018-12-14
-
- 名???????稱:
- 推進資本市場有序開放 便利跨境投融資(二)
-
- 文???????號:
促進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融合
為促進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共同發展,便利境內外資金跨境投資A股和港股,2014年11月17日,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滬港通”)正式啟動,實現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2016年12月5日,進一步開通“深港通”,同時取消了雙向總額度限制,擴大每日交易限額。“滬港通”和“深港通”均采用人民幣交收和結算,對單家機構沒有額度限制。通過特定的技術和跨境結算安排,內地投資者、香港投資者可以直接買賣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香港聯合交易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末,“滬港通”項下“滬股通”累計凈買入3306.35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累計凈買入6232.26億港幣;“深港通”項下“深股通”累計凈買入2480.57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累計凈買入1878.40億港幣。
2015年7月1日正式推出的基金互認機制,是“滬港通”之后促進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融合的另一制度創新,標志著集體投資類證券項下“居民在境外發行”以及“非居民在境內發行”兩個子項實現了由“不可兌換”到“部分可兌換”的新突破。在外匯管理方面,不設單家機構、單只產品額度,相關登記及資金匯兌等可直接在銀行辦理。通過兩地基金互認,兩地居民可參與跨境證券投資,為兩地居民進行跨境資產配置提供合理渠道。截至2018年10月末,香港基金內地發行銷售資金累計凈匯出93.11億元人民幣,內地基金香港發行銷售資金凈匯入5.10億元人民幣。
加快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
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始于2010年允許境外央行、境外清算行、跨境貿易人民幣業務參加行三類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2016年,人民銀行發布公告,進一步擴大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范圍。外匯局積極支持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對境外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采取便利化的管理方式,不設行政許可和單家機構限額或總限額。境外機構投資者資金匯出入無需核準,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不設鎖定期、匯出比例和額度限制,充分便利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據債券通有限公司統計,截至2018年10月末,境外機構投資境內銀行間市場債券托管余額16890億元人民幣。
2017年7月,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內地與香港在“滬(深)港通”的基礎上增加債市互聯互通,即“債券通”。境外投資者可通過兩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投資于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局對“債券通”未設行政許可,也不要求辦理外匯登記,投資沒有額度限制,“債券通”相關投資資金可以自由匯出入。截至2018年10月末,“債券通”累計凈買入成交近3183.02億元人民幣。
拓寬境外投資范圍
自2013年起,外匯局分別在上海和深圳推出QDLP/QDIE試點,允許符合條件的投資管理機構,經批準后面向境內投資者募集資金并投資境外投資標的,支持有能力的境內機構開展多種類型的對外投資。境內投資者可通過QDLP/QDIE渠道,配置境外證券類及股權類資產。2018年4月,上海、深圳兩地試點額度分別增加至50億美元,更好地服務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
此外,2015年,配合國家原油等特定品種期貨對外開放戰略,外匯局制定便利化配套政策,對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特定品種期貨不設投資額度限制,資金匯出入自由便利,境外投資者可以匯入人民幣或外幣資金作為保證金進行投資。2018年原油及鐵礦石期貨引入境外投資者以來,我國商品期貨市場的國際化程度顯著提升,期貨價格的國際影響力也不斷增強,相關產業受益明顯。境外投資者積極參與我國原油和鐵礦石期貨市場,累計凈匯入資金超過兩億美元。
展望未來,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外匯局表示,將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把國際經驗和中國特色有機結合,推動形成全方位、高水平的開放格局,構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新局面。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