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K0807494-X-2019-0010
-
- 分???????類:
- 新聞報道??資本項目管理??各類社會公眾
-
- 來???????源:
-
- 發布日期:
- 2018-12-10
-
- 名???????稱:
- 外匯簡政放權不斷加大 資本項目可兌換穩步推進(二)
-
- 文???????號:
證券投資項下可兌換取得突破性進展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融入全球經濟,證券投資項下可兌換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合格機構投資者等一系列重大制度創新,初步構建起多渠道多層次跨境證券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有力提升了境內外資本市場相互融合水平。目前,除境外機構境內發行股票、貨幣市場工具、衍生工具外,證券投資其他交易已實現基本可兌換或部分可兌換。
一是實施境外上市外匯管理改革,支持境內企業到境外資本市場融資。2013年以來,外匯局持續推進境外上市外匯管理改革,在登記、賬戶、資金匯兌等方面實施多項簡化措施。2016年,針對境外上市所涉及境內基石投資者有關用匯需求作相應安排,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財務杠桿,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
二是推出并完善合格機構投資者等制度安排,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從2002年開始,逐步推出并完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內外機構投資者,在核定的投資額度內參與跨境證券投資。截至2018年10月末,共有286家QFII機構獲批1002.56億美元額度,203家RQFII機構獲批6426.72億元人民幣額度,152家QDII機構獲批1032.33億美元額度。
三是構建內地與香港多渠道、多層次的跨境證券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促進兩地市場深度融合。從2014年開始逐步推出滬港通、深港通,允許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者直接參與跨境證券投資。2015年7月,推出內地與香港證券投資基金跨境發行銷售機制(即“基金互認”),標志著集體投資類證券項下“居民在境外發行”以及“非居民在境內發行”兩個子項實現部分可兌換,資本項目可兌換取得新突破。2017年7月,“債券通”正式開通,進一步促進了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和深度融合,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資渠道。
四是支持境內商品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配合境內原油期貨等特定品種期貨市場開放,自2015年起,外匯局完善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商品期貨交易外匯管理政策,對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特定品種期貨交易不設投資額度限制,資金匯出匯入無需審批,有力支持了原油期貨、鐵礦石期貨、精對苯二甲酸(PTA)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
五是銀行間債券市場實現進一步開放。2016年5月,向境外投資者進一步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不設行政許可和單家機構限額或總限額,僅保留備案和外匯登記要求,大大便利了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展望未來,外匯局表示,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以漸進式改革思路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大力提升外匯管理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的同時,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市場雙向開放。
(來源:金融時報)